一次井岡行,一生井岡情。
井岡,是一個讓人動情、促人思考的所在。上了井岡,總有一些場景刻骨銘心,總有一些情愫難以忘懷。
八角樓昏暗的燈影里,一代偉人苦思良久,奮筆疾書,為中國革命指明了前途和方向;崎嶇的挑糧小道上,一位長者負重前行,用質樸的言行詮釋著官兵平等、身先士卒;小井紅軍醫院旁的小山坡,一棵小樹下靜靜地立著一塊很不起眼的石碑,那是書寫了一生傳奇的老紅軍曾志的長眠之地……然而,腦海中印象最深的,是井岡山革命烈士紀念館中那密密麻麻的15744個名字,以及那什么也沒有的無字碑。
我想,很少有人會完整地讀一遍這些名字,更不用說去關心那塊無字碑所代表的33000多名無名英雄。我不知道他們究竟是怎樣的人,長著怎樣的面容,有著怎樣的經歷和情感,但可以想象,他們大多是那個時代極為普通的中國農民,沒有受過很好的教育,沒有很高的文化水平。那么,究竟是什么讓這些原本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人,擁有了面對血淋淋的砍刀、黑洞洞的槍口的勇氣?
是名么?是利么?顯然都不是。
這些普普通通的紅軍戰士,大多數對馬克思、對共產主義知之不深,革命的大道理也說不上幾分。但是他們清楚地知道“紅軍是窮人的隊伍”“共產黨要打倒土豪劣紳,把土地分給農民”“跟著共產黨,過上好日子”……秉持著這樣一種質樸的信念,他們投身于偉大的事業,在槍林彈雨中奮力前行,九死不悔。
烈士們沒有親眼看到革命成功的那一天,但他們為之奮斗的“好日子”卻真真切切地到來了。而今,放眼神州大地,山河無恙,國泰民安。這盛世,當如他們所愿!
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,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。由此,我想起了大飛機事業。從當年的運10,到如今的ARJ21、C919、CR929,一代又一代民機人為了大飛機事業嘔心瀝血。今天,大飛機事業取得了一系列進展,但距離成功還很遙遠?;蛟S,當下的大飛機人有些也看不到那最輝煌的一刻,但這又有什么關系呢?只要我們沿著正確的方向和路徑不停地走下去,終會迎來躍上云端的那一刻。
與偉大的事業同行,又何必功成在我?(陳偉寧/文)